文艺生活
从故乡韩城回到单位已经一个多月了,跟以往不一样,总觉得心里惦记着什么。思来想去,明白惦记的不仅仅是对故乡的思念,对亲人的眷恋,更有一份珍藏已久的情愫。
这一次的不一样从进父亲家小区大门开始。仍记得20多年前同父母居住在同一个家属院,那是没有大门开放式的,每一栋楼之间至少二三个出口或通道。每到周末,孩子们嬉戏玩耍,最喜欢的就是你追我赶,跑来跑去,一个不小心就跟对面撞了个满怀,而大人们三五一群聚在楼头阳光好的地段,打扑克、玩麻将,闲聊打诨,十分的融洽。那时的故乡,人和人交往是单纯的、热情的。
车被小区智能杆挡住了。家里二哥到门卫室打了招呼,做了登记,我才得以进来。虽然没了以往的来去自由,却多了一份安全。
早上太阳正好,陪着87岁的老父亲溜达到附近不远的菜市场。八年了,还是老样子,蓝色大棚下,一个摊位挨着一个摊位,人声鼎沸。只是,卖菜的已然不是从前的老人手了,一张张没见过的脸孔,陌生又带着生意人的自来熟。各种蔬菜、瓜果一如既往的新鲜,肉铺里悬挂着刚刚宰杀好的猪、羊,引得周边不少狗儿转,就等着刀切斧落时,能幸运抢到掉落的肉沫骨渣。这时,许久不见的邻居打着招呼,地道的乡音带着热情。也许,这就是故乡的味道。
开车绕过一片铁路旁时,父亲告诉我这就是从前的家属院。看着那块已经没有任何住宅区印记的地方,我想起了我的母亲。母亲是我在这个世上最亲的人,任何人无法取代。母亲生性坚强,骨子里更多的是自信和不屈。她和大多数人家的母亲一样,护崽但不惯崽。
想起一位朋友讲述她和母亲之间发生的一件事。某个周末一大早,朋友就被母亲电话吵醒,让八点跟着一起领免费的鸡蛋。朋友心里一万个不想去,奈何这是母亲的指令。还好领鸡蛋的地方就在小区对面,当她蓬头垢面赶到后被工作人员告知,年龄不够55岁,她被“残忍”地拒绝了。朋友发了很长一段感慨,为母亲的执拗,为自己的委屈。熟识的几个朋友在打趣,我心想,你能抵挡得住来自母亲的倔强么。毕竟这是一种亲情,即使这份亲情很执拗,很不讲理,叫人哭笑不得,我们也要学着接受和从命。
母亲离开我已经两年五个月了。有人说失去亲人一年半载,悲伤就会消淡。其实不是,这种悲痛是往内心更深的地方去了。就有那么一刻,你就知道爱从来没有消失,悲伤也从来没有逝去过,伤感袭来的力量可能更让人难以承受。对最亲的人的思念,这也是让人牵挂故乡的另一个原因吧。
母亲走后一年多,家里拆迁安置的房子下来了。新家在一楼,原因是父亲年纪大了,坐电梯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。全新的家具新潮时尚,电器设备一应俱全。但是我更怀念过去家里的那套手工刨制的家具。明黄色木质的五斗橱、高低大立柜、书桌……厚实且实用。印象最深的是两门柜上的两扇玻璃上的图案,这是跟父母要好的一位邻居手绘上去的,一面是上山的老虎,栩栩如生;一面是荷花蝴蝶,自然唯美。原生态的老物件虽然已经不适宜摆放在诸多现代元素下的房间。但是,无污染纯天然的气息让人甚是怀念。对老屋的心心念念或许只有离家的游子才能体会。
久别离家后,感慨最深的是诸多的变化,有些变化是从小就有的期待,例如居住环境、生活水平、城市发展等。但内心里还有不愿接受的变化,比如友情、亲情。毕竟时间是最强的考验者,这些都是需要与之进行抗衡的。因此,很期待平淡之后的精彩纷呈。
日子久了,我们就会慢慢发现,回不去的地方是家乡,但有一种生活叫随遇而安,有一种人间叫四处飘香。(小庄矿 丁运华)
编辑:徐超